帮助&资讯

职业技能教育 — 职业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将会怎样发展?

2022-01-21 14:04:09

“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以来,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的行为都在发生变化。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在新的基础教育生态下,职业教育将会怎样发展?这些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值得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和思考,从而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普职分流”引发的焦虑如何疏解?

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在过去若干年中持续增加,公共政策在若干年前就开始尝试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去的思路更多聚焦减轻学校的学习负担,以课程和教学的内容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但是,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学校教育降低要求、减轻负担的同时,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则不断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作业。

去年的“双减”政策则有些不同,不仅强调学校作业等负担的减轻、减少,也强调学校课后服务的配套,同时,从时间、内容和资本等不同维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管控和限制。通过多管齐下的政策措施,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影响,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现实中,部分家长并不会因为学校课后服务的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的限制就让子女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而是仍然想方设法增加子女的校外学习时间,这无疑重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核心挑战之一就在于,能否以政策和行政手段抑制家长增加子女校外学习负担的行为。

家长之所以会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子女的校外学习时间,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入更好的教育路径。

目前,初中毕业生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点在于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职业教育是多数家庭不愿意优先选择的。人们为了避免子女进入职业学校,而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双减”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学生负担和家长的焦虑能否切实减轻,在更加根本、更长远的意义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能否实质性地提升,从而为众多家庭提供另一条愿意主动选择的教育路径。

  职业教育曾经是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

尽管当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家庭不愿意主动选择,但这并非历来如此,在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曾经是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的教育路径。

改革开放后,此前遭到破坏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建立。1980年代中期的教育体系改革明确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发展壮大。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职业院校曾经是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的“香饽饽”,因为那时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能够向学生提供干部身份和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成绩很好的初中毕业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然而,上世纪最后几年,伴随着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和随后的大学扩招,职业教育的地位逐渐降低,人们不再愿意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成为了初中毕业后的优先选择,职业学校招生大幅度下滑。

21世纪初,由于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技工荒等现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国家的特别重视。自2005年起,国家开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通过学生资助体系、示范校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和生均拨款机制等进行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

近几年,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的地位得到确立,建立起了涵盖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等在内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内部升学的路径基本打通。

  “双减”政策下,职业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

概括来说,职业教育的上述发展变化有可能带来其自身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的变化,从而推动家庭更多、更加主动地选择职业教育的路径。

首先,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尤其体现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会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从而对“双减”政策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当职业教育确实能够带来较高质量的就业时,家长自然更有意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其子女的教育路径。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取决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部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外部则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就业政策。在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劳动力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由于过去若干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等原因,劳动力市场正在变得更加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

此外,就业政策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且相关政策正在逐渐调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无疑,上述两方面的变化将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如果其本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能够相应提升,伴随着职业教育升学路径的逐渐打通,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将有可能逐渐改善,家庭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有可能慢慢变强,“双减”政策则能够得到更加切实有效的实施。

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通中小学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偏狭和片面,纠正唯分数的倾向,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从而在社会层面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这一过程并非坦途,它至少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其背后则涉及产教融合与升学趋势、行政指挥棒与学校自主性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紧张和矛盾;二是职业教育质量对家庭教育选择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若干年后才能看出,而当下的家庭教育仍然有可能选择继续“加码”,从而为减负增加难度。

  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正在改变

职业教育的发展会对“双减”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而“双减”政策也正在对职业教育产生微妙的影响。

首先,受“双减”政策影响,社会资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从基础教育中退出,他们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从政策实施以来教育行业的融资情况看,资本举办职业教育的意愿正在提高,因此,在部分细分领域,市场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可能会更加繁荣,商业化的职业教育供给会变得更加丰富。

其次,“双减”政策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辅导总量事实上大幅度减少,选择接受现状、让子女拥有更多闲暇时间的家长数量在变多,加上近年来教育负担过重所带来的青少年身心问题的增加,家长们对于子女教育选择的态度有可能逐渐转变,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正在改变,其中有部分家长开始比较主动地为子女选择职业教育的路径。这一变化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随着对职业教育主动选择的人数增加,职业院校的生源可能逐渐变好,从而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如果从当下的具体语境中跳出,以更加抽象和宏大的视野审视,人们对于特定教育类型和路径的偏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并不必然是“低人一等”的,职业院校自身的行动、劳动力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教育生态的变化以及民众态度和选择本身的变化,都会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及认可度产生影响。职业教育未来的前景,有可能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逐渐变得更加美好。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