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在线职业教育 — 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2022-02-07 14:32:23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质量,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履行教育职责、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践行者,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首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一支职业认同感高、事业成就感高和社会荣誉感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支持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职教教师评价,针对教师的岗位类型和岗位特征,区别制定各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并实行分类评价;着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在教师评价、培训和管理方面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机制;“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尽管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比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资的要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教师经济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化发展支持不够、工作成就感较低等突出问题。

职业院校教师经济社会地位不高。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得到逐步提高。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教育行业工作者的经济待遇不高。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教行比”,比如选取教师职业工作15年值与全行业工作15年均值进行比较(1998—2016年)来看,东亚近邻日本、韩国均显著高于中国;德国最高,达到1.71。法国和美国虽低于OECD均值,但仍高于中国。近20年来,与OECD均值相比,中国“教行比”均值偏低约30%。

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受我国招生制度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自我管理意识差等问题,职业院校教师面临更为繁重的学生管理压力,工作琐碎繁杂。而从收入上看,职业院校教师福利待遇普遍低于普通院校教师,职业院校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仍然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是合理构建“理想的我”,合理定位“现实的我”,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群体自信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尚不健全,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机构短缺,目前全国仅有4所院校专门从事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且培养层次不高。职业院校教师多为普通教育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内容上的供需错位导致教师参训积极性不高;培训专业有限,难以覆盖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存在部分学科教师重复培训、部分学科老师缺乏培训的不合理现象;教师培训时间缺乏统筹安排,职业院校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假期招生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培训。

三是职业教师入企实践机会较少,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上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学校为专业课教师对接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学校认为企业主动进行校企合作的意愿较低,而且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目的,认为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会影响其正常生产,因此不愿意接受教师实践。

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成就感低,职业倦怠明显。作为一种育人职业,教师的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其从业满意度,进而影响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和工作积极性。

在当前职业教育学生生源质量下滑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出现职业认同危机与自我意义感丧失的现状,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身份感的困惑与归属感的缺失,表现为教师专业角色的冲突与困惑,职业倦怠明显。有调查显示,当前中职院校教师从业满意度不高,仅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职业院校教师长期面对学习基础知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日常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虽付出大量精力,但难以改变学生学习能力和精神面貌,教书育人的乐趣和成就感不足,逐渐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感。造成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