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闫国华在第三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就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国际经验进行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国际国内发展潮流。今年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闫国华认为,该意见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适应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革命和人工智能进一步激发了各国人才竞争的步伐,技能型社会建设也使得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更加凸显。从国际层面来分析,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闫国华表示,为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欧盟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方面提出,一是实现终身学习和跨国流动学习。二是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三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公民意识。四是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近年来,美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较大变化,围绕着如何提升教育的质量,在最新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方面,一是职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始终。二是学术型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三是学校内普通教育与企业内职业教育交替。
德国在职业教育教育方面的探索上,一是加强数字能力培养,将数字能力作为所有劳动者的核心素养。二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数字技术要求和法律基础。三是改革和修订培训章程、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四是推进重点项目扶持,引领重点行动领域落实数字化实践。
闫国华表示,当前,我国拥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十三五”期间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全国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和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上,闫国华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介绍,他们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多语种特色优势,在促进与沿线国家语言相通、教育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一是建设非通用语种专业,承担“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开发功能。二是培养复合型复语型人才,深化教育机制改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三是扶持非通用语种师资,全面谋划教师工作,构建各级人才梯队培养的支撑体系。四是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成立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加强语言与国家战略相关性研究。五是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水平,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对话和交流,在师生交换、外专引制、双向图书出版、合作办学、语言培训及服务等方面进行高质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