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不等同「记忆」,然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却着重死记硬背,不单学生上到高中仍不时要默书,考公开考试的时候亦要多多少少记下一点旧试题的标准答案。知识量丰富的学生在过去是受欢迎的,但智能手机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几乎所有试题都可以百度到,「量」已经不重要——何况记下了的知识如果不能应用出来,又有何用?
学习非学书 反思最重要
早前读到一篇外国杂志的文章,作者以脑神经科学研究教育,指学习的重点在于「转换思考能力」。那即是指,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经济理论,他们会懂得解释市场现象;或者当学生学懂某种语言后,不只懂得拼写艰深的词量,更懂得欣赏精彩文章,除了传意,也能传情。只懂搬字过纸并不足够,要学习,就要学习知识背后的系统及理解事物的方法,并学会在不同场合转换成适用思考模式,解决不同的难题。
他又指,「反思 Reflect」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技巧。因为在反思的过程中,大脑会将学习材料连结上其他知识及个人的经验,思考知识与「我」的关系,逐一「私有化」知识。
旧式教学法以重复操练(Exercise)巩固学生的记忆,但其实用「解释 Explain」的效果更佳。反思当中也包括了解释的元素,学生需要解释自己看法、以新知识解释难题,过程中不断巩固理解,理清误解。
现代教师每天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还期待他们如何「爱学习」?
反思,以及之前曾多次提到的「体验」,都是学习的关键。反思能够帮我们运用理智,连结起其他知识和自己的认知;而体验则可以令我们与知识建立在情感上的连结。感动、惊讶、兴奋等情绪既可以增强印象,加深记忆,令知识产生意义。
现代教学愈来愈重视学生之间互相协作、讨论的时间。
体验+反思 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界的新兴思潮如翻转课堂、创客运动等亦加重体验和反思的部份,培养学生连结、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过世上有一间大学更是彻底试行这两种方法,那便是号称「比哈佛更难考进」的Minerva大学!他们的学生除了第一年会在美国三藩市上课,剩下的三年则会在包括英国、德国、阿根廷、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旅居及上课。 全部课堂都是小班教学,而且只在线上平台上课。
当然,学生不会只留在宿舍中上网。每个城市都有「学生体验经理人」,负责安排跨学科、与当地文化扣紧的挑战及计划,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课堂中,老师不能单向「讲书」超过4分钟,期间学生要密密回应老师、反思同学的意见,有时更会用接力回应的方或确保每一个人也有参与。
深刻的体验能推动我们由认知升级为行动,最后带来改变。课堂齐备体验和反思,学习才能「贴地」,产生实际成果,与生活构成连繫!如果学习只是持续背书的游戏,相信一离开学校便会失去意义——假如如此,我们又怎能说服学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学习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