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在线互动课堂教学软件 — “老魏”说在线教育

2014-10-11 20:01:57

一、线上教学互动是个伪命题?


首先来说说所谓的教学互动,可以说大部分提教学互动的人都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互动。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个三百多个学生的教室里,学生有可能和老师互动吗?所以,教学互动在过去线下的大班教学过程中是个伪命题,它的互动是靠群体思考来实现的。比如,老师提一个问题,学生给老师反馈,可能底下有人点头,或者我们会说认为对的请举手。这种形式的互动在互联网上也完全可以实现,现在的工具已经可以做到这点了。比如出一道题,认为对的选A错的选B,答题卡发下去,很快这个结果我们就能看到,而且比我们在线下看到的要精确的多。过去线下教室中学生举手,三百人的教室,老师一下子哪知道举了多少手,所以你会发现,在线下的大班互动其实是一种虚假互动,它其实是老师的一种自娱自乐。真正的上课是没有太多的互动的,因为太多的互动会让老师的课松散,老师备的课是有一个有体系有节奏的整体,而且要保证在固定的课时内讲完。所以大班教学中,互动永远是一个想象的东西,即便这个班级缩小到50人以下,也是一样的。

但线上会做得更好。因为线上有讨论工具,如果老师觉得这是个共性的问题,马上就可以讲了,这种互动实际上更有效。但在,线上你是无法控制学生发言的,所以学生在上边可以随便提问,这个时候对老师来说,就会选择这个问题我答还是不答。事实情况是,过去你在线下这个事情是零,而现在在线上你可能会回答学生的5个问题,而这5个问题有可能是有共性的,这个可能更好。

 二、在线教育的注意力控制同样是个伪命题?


有人称学生很难在线上听一个小时的课,因为注意力会分散,这同样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线下一个300人的教室里,他在睡觉,老师会管吗?他是不会管的,因为根本看不到你在底下是在翻杂志还是睡觉、玩手机、聊微信。没有人不走神的,一个人一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十分钟,这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成果。为什么大家都说.的老师好玩?是因为.的老师真的想好玩么?不是。我们十到十五分钟必须刺激大家,把他的注意力散一下,然后再转到下一个话题,我们的课基本上都是这样。不同老师会有不同方式,有的人是励志,有的人是煽情,有的人是搞笑,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套路。学生之所以走神,是因为你讲得太烂了。这个线上和线下没有区别,线下你讲得不好学生也走神,道理是一样的,根本不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问题。注意力控制的问题完全是由老师来解决的,这是老师个人的设计,你设计的好,就能感觉到学生是真正在跟你互动,他们会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课程内容上,真正想学的人是会学的。 

三、用工具解决学习兴趣纯属痴人说梦?


学习兴趣根本和线上线下没关系,有人曾说过我们要在线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这纯属扯淡。这个问题这么多年都没解决,互联网你几天就能解决?这根本不可能,互联网是一个多么发散、多么开放的一个东西,想用工具解决学习兴趣纯属痴人说梦。过去,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说我在学校不愿意学英语,但在.我愿意学英语。原因就在于老师讲得好,你得找最好的老师来讲,这个问题出在老师身上,而不是线上线下的形式上。 

四、在线教育的学习氛围和情感传递该如何解决?


有人说,线上没有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不够好。这里就要看看什么叫氛围,以前五百人的一个班不能说没氛围吧!学习氛围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的一种“feel”。你来考托福,我也考托福,所以大家在一起聊。而事实上,过去更多的氛围是产生在下课以后的QQ群里面。上课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没什么交流,最多就是在课间交流。其实线上教学也有课间交流,学生可以在公屏上聊天,也可以私聊啊。过去线下的学习氛围更多的是产生在这些学生在下课后,比如这个班有三百人、四百人,然后建一个QQ群,然后告诉老师群号是多少,写在黑板上,大家都加进去聊,大概这个活跃期限会持续一周左右。然后,大家约着一起唱歌、出去玩啊,反而从线下打到了线上,成了反向O2O。因为这么多人也都不在一个地方啊,于是大家网上联系,微信啊,QQ啊等等。现在这种方式让大家更自然。我们给大家建立一个虚拟空间,把大家加进QQ群里去。因为当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时,我们就可以聊到一块去,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QQ等来聊,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当把有共同目标的学生聚合在一个实体或虚拟的空间里的时候,所谓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事情线下可以做,在线上同样也都是可以做的。那么,有没有是线上做不到的呢?从辩证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有的。到底是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对学生的情感传递。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你的情感无比困难。所以情感传递和关怀的确是它的一个问题。但这个东西对学习本身到底是不是重要,这是一个命题。学生选择线上或者线下,其实他的核心一是看有没有好老师,二是体验是否开心,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否开心,第三是我所支付的这个价格能不能让我舒服。学生基本上不考虑互动,偶尔家长会问,但是也是受了外行的影响。所以,一帮评论家的看法和我们真正实际在做这些东西的人是不一样的。授课这个过程线上化是迟早的事情,我不会说它一定会颠覆掉线下教育,但至少是对线下教育的改造。 

五、线上教育存在的意义?


我们就从情感关怀说起,对学生的情感关怀除了我们刚刚说到的关怀,还有一种是学生特别希望得到一种相对个性化的指导。相对个性化的指导,其实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而且不只是学习,你去餐厅吃饭、坐飞机、去银行等等我们都希望是VIP,但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的差异就是屌丝与高富帅的差异。标准化的东西一定是成本更低,相对来说群体更广,但标准化又涉及到教学场景中的另外一些因素,这导致所谓的个性化是被误读的。在教学这个过程中,一旦你想实现个性化的东西,你肯定是要支付很高的价格。就像一对一这种课程,它能不断地给你个性化的指导,让你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动态规划,这是学生非常容易感觉到的,效果也在不断地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个性化服务的价值所在。但是,价格也会非常非常高。我觉得未来线下机构是可以有一部分的所谓高端、个性化的存在空间,将来肯定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将来三五百人的大班肯定会往线上大量的迁移,花几百块钱就能把这个课听下来,或者再过一段时间这个课程甚至可能全免费了。你会在网上找到大量这样的课程,而且听着和线下毫无差别,但有有一些人还是会需要老师来个别指导的,这个时候他可能需要的不是特别牛B的老师,或者只是一个很牛的老师的一点点时间。那么一对一也会被细化成两类,一个是学生需要特别牛的老师的更进一步的一点点,比如1小时的指导,那么这位老师可以出现一个小时,学生支付他一个小时的钱,这个是线上线下都可以的。而学生的其他一对一课则可能是由另外的年资较轻的老师来盯着。当然,这个服务最好是线下的,比如我是在桂林,需要一位北京的名师来给我指导,于是北京的名师就可以在线上进行一对一指导,而桂林的老师又可以在线下给我做一对一服务。未来的线下可以朝着高端服务这个方向来发展。这是我认为的一个行业的模式。 

六、线上与线下的PK?


线上与线下的PK应该是一种不断的转型,一种让大家觉得更优的学习模式,即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最有影响力的通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对有个性化需求的人来说,他们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里所谓的个性化辅导是一对一、一对三、一对五就已经很了不起,到这个老师的极限了。我认为线上会促进线下的变革,而不是颠覆,不是让他们你死我活。我在想,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有着一群很牛的老师在线下机构继续开大班?一定是有的,但这个不会是主流,因为这些老师会留不住,除非机构愿意赔钱来养这些老师,否则这事做不到。老师们,尤其是名师们也会去找平衡点,到底在线上还是线下能有更好的收益。这个收益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经济收益,一方面是名誉收益,或者说身份收益。如果他在线上讲的时候,收入足够高,付出的精力比原来少,名利双收的效果还达到了,他一定不会呆在机构。如果一个老师之前是北京的一个名师,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会成为全国的名师,他会怎么选?毫无疑问。这就是我们说的收入保证了,荣誉保证了,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他研究的知识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将来肯定会有优质的老师成为线上教学的精英,但这部分人不用太多,因为他一个人可以管成千上万人,比线下多多了,可能就几十个人就把全国的培训课程全搞定了,而这几十个人可能还分散在全国各地。

那么,机构起什么作用呢?它也会在各地存在,为需要高端线下服务的用户提供场所和高端的个性化服务。他们要让用户能很方便地找到,从而来接受一对一的服务。但这中间会就有一个断层,名师的讲课和线下一对一的培训如果脱节了怎么办?名师讲课是一个宏观的方法论,在大班上不会完全针对某一个学员,那如果与线下老师脱节了,效果就变得无法保证。于是就需要有一条线,将名师和线下个性化服务的老师,也就是在线课程和线下机构串起来,这就是内容,大家要遵循一套相对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也要有标准化的练习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几方都满意。线上永远是线下的流量入口,同时,它解决了一批屌丝群体的问题,实际上解决了一些标准化的问题,而线下是个性化的问题。 

七、线上能否实现一部分的个性化?


答案是肯定的,它靠的是智能化的学习系统。但这个事情要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也在努力,就目前来说走的方向是对的。为什么?很简单,智能化系统需要的是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而学生在什么地方这种数据最多呢?一定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而不是上课的过程中数据最多。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套东西变成一个练习的产品,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学习。这部分功能如果实现了,那么屌丝用户也能够有一部分的智能化机制来帮助学习,越往后走它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他被满足的就越多,其实这也变相地解决了在线的情感关怀问题。

其实,我今天所谈的核心是是价格、体验和结果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学生、老师、机构都在找这三方面的平衡点,当大家都找到了这个平衡点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共存,且能共存得很好,因为这之间是一个很和谐自然的过程。这就到了大家都常爱说的一个层面——生态系统,无论是经济系统还是生物系统,生态系统都要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个系统中,老师实际上是知识的供体,学生是消费者,机构是服务的供体,学生在里边去消耗服务。在构建了这些环节以后,若干个供体要想从学生这获得收益,必须他们不打架才行,一旦打架就会出现经济解组。自然系统的灭绝一定是在同物种的竞争中产生的,所以有些老师、机构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为他们的课程或者服务不好,这完全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化过程,不需要任何政府的行为在里面,尤其在商业化的成人教培领域。所谓的线上线下PK我是不愿意去说颠覆的,因为它的基数很大。就像零售行业一样,当基数足够大的时候,超市和电商肯定都会存在,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应该是共存的,而且这个共存是它服务了两类不同的人,就像现在的超市和电商一样。而未来的线下首先一点肯定是要方便,而且要满足个性化的诉求。 

所以我觉得教育它的本质到最后就是高端做服务,中低端做标准。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就是:第一不是颠覆,是促进线下机构的变革;第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实现价格、体验、效果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第三就是完整的生态环境该如何去构建,就是学生他最终到哪儿去学习。

我肯定是更支持线上的这种方式,但它要解决的问题的确很多。第一是国家的基础建设,为什么前些年大家做不了直播,就是因为互联网技术不好嘛,我看视频都卡,更别说直播课程了。第二就是在线的各种工具的发展,包括YY、多贝他们做的一系列在线授课工具是否好用,能不能让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方便,这是产品技术问题,只要你有钱有人就一定能干成的事情.第三是内容产生的问题,就是你如何去构建一套标准化的内容,能够去连接老师和机构,然后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积累大数据的品牌,当然这是我们在做的。第四是流量获取,因为在线教育的成本核算模式是与线下不一样的,线下可能是场租、设备、人员工资、市场费用等,而线上则是获取用户的成本、获取流量的成本、老师的成本以及品牌等,这可能也会超过线下。线上的成本未必比线下低,因为它们核算成本的模型不一样了。因此,如果非要让我去说线上的不好的话,就是我刚说的大家必须重新去想,线上到底是什么,不能简单地将线下的往上一搬就行了,必须是真正懂教育、还懂互联网的的人才能把这事做成。

 

注: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在线教育是主要是关于成人群体的,而不是针对K12的。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