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美国杜肯大学William P. Barone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与西安欧亚学院校长胡建波教授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美国教育的现状、世界教育的未来等内容进行了一场有关“中美高等教育”的对话。期间,William P.Barone教授分享美国MOOC教育的现状,引发现场对其发展趋势的多元探讨。
美国杜肯大学教育学院William P.Barone教授:
MOOC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曾通过for-profit公司的Coursera在线平台所提供的16门MOOCs,进行了基于一百万学生的样本研究,发现注册学生只有50%的人看过一次单独的讲座,4%的人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学习,有些课程甚至仅有2%的学生完成。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80%注册MOOC的学生都拥有较高学历,且来自6%最富有的阶层。这都与MOOC最初提出的“平民化教育”相违背。
我个人也就MOOC的现状做了研究,发现其面临九大问题,分别是:几乎没有一家在线教育提供商具有变现的能力,找到方法获取资金,从而为支持数百万学生的庞大基础设施买单;人数的缩减就像“冰山综合症”一样,真正完成学习的人数极低;缺乏安全保障,一些注册的学生可能不是本人在学习;没有实行学分制,设置相对分散,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比较困难,单项选择题的测试速度很快,但效果不高;MOOC网站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教学环节中,师生间的反馈不足;不能授予学位认证;缺乏与学习同伴的协作与互动。
虽然,美国的MOOC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缩短单节课程时间、加入生动案例、匹配学生时间习惯等,以持续性地保持学生对课程的热情,但就我个人的观点,情况不容乐观。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
精英型MOOC不一定符合应用型的课题
MOOC发展到现在时间不长,但出现了许多非常矛盾的现象:有成百万的学习者,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学到家的只有4%甚至2%;以为做MOOC能赚大钱,结果反而赔大本。
从2013年进入中国、2014年引发热点后,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成为第一批在国内开发MOOC的高校,但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大。而且直到今天为止,仍局限于985、211等国内高校,其开展的精英型MOOC也不一定符合应用型的课题。MOOC可以传授某种知识,将其碎片化,但是如何把技术交给学习者,如何提供实习实训活动,目前还远远没能做到。
那么谁能?我看欧亚学院可以,因为欧亚是一所有独立发展精神、充满着前进信心的学校。戚世梁教授的《国际贸易》课程就不错,建议在Barone教授的指导下划分为两个碎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民办高等院校也可以尝试MOOC的开发,当然,一定要是应用型的,还要想好“烧多少钱”。因为课程虽然只有5分钟,背后却需要一个团队付出50乃至500分钟的努力,来真正做到回应学习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西安欧亚学院校长胡建波教授:
MOOC在中国的转型速度有可能快于美国
我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前两天,她给我发了一道奥数题。她不会,我也不会。过一会儿,她用微信给我发了一个名叫“.”的APP,输入“鸡兔同笼”,出现一段三分钟的原理演示,很容易就让人理解并掌握。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与MOOC相对应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型的、私有的、在线课程,完全的碎片化且全部免费。
可见,基础教育的在线提供商已经开始寻求变现之路,从过去简单的课程线上化,开始寻求与传统教育的合作,比如与学校、老师、家长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免费送考试机、可穿戴设备等等来换取学生的学习状况、阅读习惯等数据,以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辅导和服务。甚至于提供个性化咨询、保持高频的接触等,支持前期投入的辅导或服务费用。免费的背后,“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付钱”,这就是新的商业模式。
试想,如果MOOC变为SPOC,在线教育提供商与顶尖的公立和民办高校进行合作,位于中间部分、未能及时应对和变革的学校可能会逐渐失去市场,这很有可能击穿现有的教育格局。我理解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生态可能会表现为,非顶级的高校从MOOC中获得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师则通过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并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不久前曾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从1.0到4.0》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我对MOOC未来的看法,要比Barone教授乐观。因为其所身处的美国高等教育具备的教育质量水平,以及对其先进信息化技术的熟练应用,都要高于现在我所身处的教育环境。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化浪潮刚刚结束,在校生从300万人到今天的3000万人,大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不合格。正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反而认为,MOOC在中国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和有效,转型的速度也可能比美国要更快一些。当然,我们可能要用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看。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
“平民化”是MOOC发展的必然趋势
Barone教授提出的MOOC的九个问题,基本涉及三个方面:motivation,technology and system。关于动机,我相信,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总有聪明的人可以从中获利。哪怕仅仅赚取高等教育成本1%的利润,仍是十分有利可图的生意。关于技术,硬件的发展速度从来不是问题。至于系统,只需要前瞻性的意识,积极回应,寻求变革。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虽然,就如教授们说的,MOOC现阶段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其所谓的“平民化”,但会是其发展的必然。正如高等教育本身也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想象一下,如果100个人中只有4个人完成课程的学习,效率是极低的。但若是100万人的4%意味着什么?任何一门课程要实现2万人的完成率,又需要多少资源配置才能够实现?从这种角度来看,其实MOOC的效率远远高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所以我认为不能简单以注册和完成课程的人数来判断MOOC的前景。
综上,我对MOOC的发展前景是极为看好的,只是现阶段的MOOC还处于1.0时代。
小结:这不仅仅关乎MOOC。
比尔∙盖茨曾说,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将发生的变化,却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技术的影响力更甚。回想2005年,我们谁能预料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微信,滴滴打车、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出现。
无论MOOC的未来如何,技术都将在高等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互联网+”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学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不像传统传媒、传统商业一样被新媒体、电子商务所颠覆,如何真正地做到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启学生新的学习路径和体验,为阶段转型做好准备。
气球鱼学院,网校校长进阶之路。www.qiqiu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