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停摆停顿,生意固然大幅萎缩,日常生活也大受影响。商业和消闲的短程及远程出行,都成了禁忌。更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何时才会回复正常。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有一门生意却仿佛一枝独秀,显得无限商机。这就是「线上学习」(online education)。
在绝大多数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大中小学及所有教育活动都被逼停顿。不同行业的从业员,大多留在家中,有幸的可以在家遥距工作,没有这种机会的,便得呆在家中度日。
目下的情况,为线上教育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空间。不单是正规及非正规教育可以运用线上学习弥补部分课堂活动的消失;在职人士亦可以趁这个机会线上进修,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为日后事业发展加添本钱;企业及机构亦可把握这个难得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为日后提高生产力及竞争力做好准备。
总之,线上教育面对千载一时的机缘,蓄势待发,商机无限。
借监国外经验
在全球范围来说,线上教育的一个里程碑是2012年MOOC的爆炸性出台。MOOC 代表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规模公开线上课堂」(简称「慕课」),让不少世界一流的教授或学者,可以通过网上授课,免费和全球各地学子分享知识及心得。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亦大大促进了线上教育的发展。时至今天,愈来愈多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数以万计,内容包罗万有的长短课程。
然而,线上课程始终有很多缺陷及不足之处,令其作用不能充份发挥。首先,线上课程的「完成率」异常偏低。意指不少学员报读后,未有完成便中途而废。有介绍指MOOC的「中途退学率」(dropout rate)超过90%。
根据MOOC三大平台之一Udacity始创人Sebastian Thrun估计,只有低于5%的人完成MOOC课程。他也感到十分失望。因此他很快便改变策略,专攻为企业而设的线上课程,效果显着不同,但即使如此,也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完成率。他痛定思痛,参考了众多线上教育平台的经验后,总结了三大启示:
- 线上教育不能迷信科技;人际关系(师生,学员之间)同等重要;
- 线上课程必须包含小组辅导;
- 企业为本的线上课程,高层人员的关心及参与是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线上教育方兴未艾。它的潜力仍然有待开发。目下世界各地的綫上课程,极其量只发挥了少于10%的能量。
突破空间异常庞大
释放其余90%的能量就是突破的空间。以下尝试勾划理想的线上课程。首先,必须要消除将线上教学等同于线上授课的误解。特别在近月来,由于学校普遍不能如常上课,为了「停课不停学」,很多都采用了线上授课,通过直播或录播把老师的讲授在网上传播出去。即使在没有疫情之前,很多人的印象,都以为线上学习就等于网上听讲课,然后做习作,考试等。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线上教育(online education)的精萃,在于运用线上的资源来学习,学员可以通过网上不同媒体,不同途径来学习,并不需要依赖老师的讲授。单是运用网上资源来讲课,是浪费了很多线上学习的机会。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镜电影的早期发展。1888年,爱迪生已发明了「动态影像」(motion picture)的技术,但是要经过20多年后才出现电影。为甚么?因为人们还不懂得如何运用这个崭新的技术。
初时的应用,只是将它放在舞台剧前把舞台剧录下来,然后在其他地方播放,让没有在现场的观众也可以欣赏得到。后来才慢慢发觉到,这项技术不应局限于舞台剧,而是可以在不同场景拍摄,最后才有电影的出现。
我们若简单地只是将网上授课当作是线上学习,实在是和将motion picture的技术只应用在录影舞台剧差不多。其次,我们要迎接OmO教育的出现。OmO代表online-merge-offline,意思是线上与线下的活动要整合起来。
正如零售行业一样,已不能把线上与线下活动分割开来,而要将两者整合起来。同样,任何线上课程,都不应只是单纯运用线上资源,而要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一方面,传统以线下为主的课程,必须加添及善用网上资源来作为重要补充;另方面,过去以线上为主体的课程,必须改变忽略或刻意减少线下活动的安排,重新设计整体课程,让线上及线下活动互相补足,发挥最大的整合效应。
翻转学堂大放异彩
第三,在OmO的基础上,翻转学堂的形式是势所必行。所谓翻转学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意思是课堂上不再由老师「讲课」,而是将要讲的内容事先发给学生阅读,消化;上课时大部份时间用作提问及讨论,以及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做作业。这个教学模式在2000年左右便在美国开始流行,现在已在不少学府及培训课程中采用,效果显着亦是大势所趋。由于学生可以主动在网上搜集资料,他们的准备可以相当充足,课堂上的火花及收获也可以因而更大。
第四,过去线上课程最为人诟病的是缺乏人际接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缺乏联系,交流,切磋。原因是过分迷信科技的威力,以为将高质素的内容在网上播放出去,学生就会自然吸收及领会,彻底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人际互动的必要性。线上课程设计最大的挑战,是重新界定「老师」,「助教」,「学员」的角色。
「老师」要成为「主导师」chief learning facilitator(CLF),「助教」则是learning facilitator(LF),「学员」是active learner(AL)。
CLF是整个课程的设计师,对要学习的内容有系统性的认识,对线上资源及功能有全面的了解,能够设计出让学员保持高度学习动机及兴趣,又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流程。
LF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但一直被忽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早期的线上课程,过份追求「大规模」,以为运用科技便可以低成本运作,这是致命的错误。差不多所有关于线上课程何以如此高「中途退学率」的分析,都显示「孤独学习」是一个主因。近年来,已愈来愈多线上课程加上 learning facilitator的角色,由他们担当小组(五人最理想)辅导的重要任务。这是否意味成本会大增?绝对是。关键在你想有5%的完成率,抑或60-70%的完成率。有learning facilitator的存在,才有机会发挥「高科技,高触感」(high tech,high touch)的作用。
AL是指学员要成为主动学习者。这本来是明显得很。但一不小心,效果便适得其反。我们经常诟病的「填鸭式」教育,在网上课程中一样可以出现。假若学员是被动的学习者,我们便只有「高科技填鸭」。所以学员必须是主动学习者,线上课程才有意义。
这牵涉到整个课程的设计,包括收什么生,如何收生,如何收费,如何进行小组辅导,如何评核成绩等。
结语
可以见得,虽然线上教育的需求确是异常庞大,但能真正针对社会需要善用科技来进行教育创新的例子却并不多见。际此疫情肆虐,百业萧条的大环境下,期望一些教育或非教育机构,异军突起,开拓出崭新的「线上结合线下」(OmO)教育课程,将会是切中时弊,掌握商机,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