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STEM」都不会陌生。一直以来,香港教育界都有一个很「可爱」的现象︰每当有新的政策推展时,总有几间(其中50%以上都是熟口熟面的学校或校长)在极短的时间内回应他们的学校早已发展相关的事项,并可立即为教育局、商业机构等作专业的分享。
还记得约20年前,在一个讲座中,一名当时负责资讯科技组的副校长,在台上大谈CAT-5网络线的特性;网络以Star及Ring连接的优点与缺点等。当他读出各样不同的网络仪器的名字及功能时,台下的观众均听得非常投入,但我却怀疑到底有多少位能明白?
同时,他们会觉得台上的讲者是位IT强人。他说的虽然是火星语,但台下的观众,只要令自己像录音机一样,事后向校内同事「播放」一次相同的话,自己就能同样变成「IT强人」。另外,台上的强人表示,他们购买及使用了一个内联网系统,因此已达到「第一个资讯科技教学策略」的目标。接下来大家都会明白台下的观众会如何在学校进行及完成「第一个资讯科技教学策略」的目标。相关类似的讲座,造就了不少的学界强人,帮助了不少商业机构赚取纳税人可观的金钱。
为什么有此现象呢?
除几位神级校长及老师外,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学校的存活而奋斗。当年收生不足、杀校的压力,学校除做好教育工作外,还要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希望能成为学业成绩以外的名校。其实近年学校收生情况有所改善,有一段时间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得以「重回正轨」。但未来收生问题又会再次出现,在旧日缩班、杀校的阴霾下,学校不得不再次提高警觉。眼见之前成为名校的「成功」例子,于是重拾旧有的方法,令学校立于「不杀」之地。
超新科技电子产品
适逢STEM在这时期推出,很多学校必定踊跃推展,令STEM风愈吹愈炽。再加上优质教育基金锦上添花,推出「公帑资助学校专项拨款计划」。我因之前工作关系,与不少小学老师有联系,得知很多学校欲趁此机会建立一所具特色的STEM room。但当接触学校愈多,愈会发觉计划内的设备均大同小异。这也在所难免,因为我相信适合小学阶段的STEM硬件,确实选择不多。
只要以学校课程主干,加上老师的创意,已经可以建立具学校独有特色的STEM校本课程。但我看到不同计划的「相同硬件」时,实在不知道教师能否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又能否从课堂获得IT的知识。如:约10万元的3D投影系统(以雾构成为一气墙,加上数部高清投影机,构成立体影像)、10多万的多媒体数码展示柜(如现今的格仔铺,每格可放入学生产品,格面贴上透明显示屏及扬声器,学生以影音形式介绍格内作品)、华强北现今最流行产品之一──风扇广告机(当然计划内的报价是华强北的十多倍)等等超新科技电子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认为,主要是本文首段提及到「可爱的现象」。
现实不是每间小学都具备认识及能带领STEM的人,。外间公司的代表常常挂着教育专员、专家等名函;学校本身因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故此对于说话中能抛出一两个专业名词的「教育专员」、「专家」深信不疑。本人曾经有三次经验,令我对这些「专家」感到很失望。这三次经验中,与我对口的公司都是现在学校的「良好伙伴」。
其中两次对方要我将计划内容详细讲述出来。但很奇怪,当我完成申请文件时,计划已成为其他学校,又或是该机构的计划,该「专家」甚至反过来邀请我校作为计划中的合作学校。第三次经验是我仅想获取报价,但这位「专家」(她之前是一间出版社的销售员)要求我将计划详细讲述外,还表示如她觉得计划不好,她绝不会把硬件售买给学校,以免做坏公司的品牌。
当然我明白她只是想「套料」,谁会有生意不做?受过教训的我,最后宁可找其他硬件供应商取货,也不会透露计划内容。好明显外间公司的代表目的只是销售公司产品,他们为了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专家」,会扮作火星人说出火星语,令老师们成为地球人,硬销一些对教学全无作用的装备。在装修方面,又常常以学校推展的课程特式,做一个大型纤维模型。将它放在STEM room内,就叫特色设计。
这特色设计(纤维模型)就承惠10多万元,其他的家俱就再用不同的颜色拼凑而成,实际只是一般货色。
有了一所具设计新颖的STEM room外,具特色的课程才是真道。可惜校方的课程主任大多不是同时负责资讯科技或STEM。课程要配合室内的超新科技电子产品、教师培训、教材准备等等,一大串的事项处理才是考验的时候。如没有好好计划,有了STEM room也是徒然。当解决所有问题后,具备超新科技电子产品的STEM room又会变成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