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自主学习 —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2020-12-14 14:49:18

我们从小便被培养成为乖乖的孩子,但很少人意识到这过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深刻地指出这一点。 《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的副题是「你有个自主学习的孩子吗?」,内容环绕着真诚的「自主学习」。

现在国内不管台湾还是香港推行的「自主学习」,乃为「以大量外控的,把学生分等次的评估」,与《乖孩子的伤,最重》中的「自主学习」在本质上根本不同。 因此本文先谈论「自主学习」,然后探讨主题《乖孩子的伤,最重》的原因,最后引述书内其它重要论点。

自主学习的性质

作者的大儿子(17岁)提出「自主学习」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不试图宰制他人;反思既有的规则,不逃避内心的恐惧。要明白掌握自主学习这种生活哲学,往往需要先体认到发现与独立的喜悦,并学会不依恃习惯和他人的安排。

曾任种籽学苑苑长的朱佳仁(24岁)强调「自主学习」最注重个人「真」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大人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很多的「真」,他们看不到孩子的「真」,却担心孩子没有「善」与「美」如何能适应这个环境。 作者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生命的实践态度,而不是一种知识或技艺的学习。也就是无论你做任何事、从事任何学习,都要对自己诚实,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欺欺人;诚实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优点和弱点;接受自己的先天条件,并且主宰自己整个生命。

在教学法方面,自主学习的教师用「自然对应」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视野所不及的地方,从而协助孩子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仅是孩子,我们相信任何人在看清自己后,便能找出真心之所愿,并以本身的力量去达成甚至超越。 「自主学习」是一个了解自己和环境的过程,也就是成人可以和孩子讨论的地方。

作者坚持:孩子信或不信成人的意见,是孩子的事。当孩子偏要去做你觉得困难或不好的事,自主的学习就正式启动了。跌跌碰碰的自学结果可能证明他是对的,你预期的后果没有出现,那么你得感谢他协助你修正了原有的认知;结果也可能是你对了,他果然得到你预测的后果,作者希望你不要讥笑孩子,因为试验的过程和经验的整理,正好能够增加他对世界的认知,让他更完整一点。 本书作者传达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应世的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作者认为一般来说,孩子最先处理好的是他和成人的关系,接着是与朋友的关系,然后是他跟自己的关系,最后才轮到他和课业的关系。虽然这些关系经常同步发生,可是作者认为孩子们要建立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往往依着上述的步骤循序渐进。 教师们应该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较少伤害和压抑的学习环境,作者同时真心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要是硬将鱼身接上双足,反而剥夺自在游水的可能。

为什么乖孩子的伤最重

一个家长蛮蛮妈妈(40岁)在书中指出:在体制学校里,只有两种小孩子:听大人话的乖孩子和不听话的坏孩子。 作者感慨地说:「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一个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由于这样,乖孩子内心的伤是最重的。

在给学生健雄的信中,李雅卿指出:「我倒希望这世界上不要再有什么乖孩子,大家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自重的好孩子⋯⋯在接纳、包容和讨论中,我们就能发展出彼此间真正的尊重和爱。」父母师长可以跟着这方向去处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协助孩子们成长发展。

其他重要论点

在序言内,作者的大儿子唐宗汉(笔名天风)对「教育」有以下不同凡响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是面对他人生命的艺术,「学习」是面对自己生命的艺术;所谓反思,便是试着清楚面对错综的世界,不肯在训练和习染中轻轻放过。 小儿子唐宗浩(13岁)亦有以下的看法:「在自由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种籽学苑的写照。

在书中,李雅卿很喜欢大儿子的一句话:「我们一定可以在不为难别人,也不用委屈自己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出路,好好活着。」 李雅卿常想:「甚么时候我们的主流学校才会接受『人生而不同』,进而帮助我们的孩子接受自己和他人?」 在给一位同事谈「发现的喜悦」一信中,她指出:「和你分享我的一个发现:一个人面对教育的态度,其实就是他面对生命的态度。内心充满恐惧的人,不管多么努力,仍然无法相信别人。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才能让人高飞。」 她常常觉得现代台湾的父母,最大的问题就在内心的混乱和矛盾上。大家一方面向往西方民主国家的独立自由,另一方面却希望保持服从权威的传统制约……一方面倡言孩子活出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仍然逼迫孩子照父母师长的安排行事。我们脑里想的、口中说的、手上做的,常常互相矛盾却不自知。

每封信件的下款的设计

这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台湾版有九篇,内地版只有四篇。四篇序言中,两篇的作者是学生,一篇是家长,一篇是教师。其余两个部分是答问篇和书信篇,是作者和学生、同事与家长的对话。书信篇内24封信件中,每封回信下款的设计均颇用心思,每式下款都试图配合该信件的内容。

例如:

一、在和学生健雄讨论〈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信中,她用的下款是「从不收藏灵魂的雅卿老师」。

二、在给新同事谈〈教师的做与不做〉一信中,她用「也走过这段探索路的雅卿」。

三、在给一位同事谈〈忍心而为〉一信中,她用「接受自己局限的雅卿」。

四、在给一位同事谈〈发现的喜悦〉一信中,她用「和你同享喜悦的雅卿」。

五、在给一位母亲谈〈当爸妈不是那么沉重的事〉一信中,她用「也是为人父母的雅卿」。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