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是学习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难测量的成分之一。不少人拿在线教育与传统线下教育对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做对比。
但其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是平台嘛?不然,从学生能力、人格特质、诱因、环境和老师的行为,都可能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所有的学生都有动机,要如何使他们有学习的动机,关键在于老师而非平台
笔者曾有当老师的朋友说自己遇到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整个班级上课秩序难以掌握等…...问题
其实解决根本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相当复杂,因为人类心理跟动物相较下也是相当复杂,而学习动机的概念跟增强与惩罚的原则有密切的关系,如Bandura提出的奖赏与增强原则,就以笔者朋友遇到的问题来说,如果老师设定作业,而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较高成绩奖赏,但是有同学对成绩不在乎,他则必须靠着赞美或者其他酬赏获得诱因。
由此便了解,我们很难从学生的行为去推定该学生表现得该行为动机是什么,因为一个行为可能同时受到许多不同动机的影响,所以又有偏爱满足需求的动机概念,提出需求层次论(Maslow, 1954)。
他的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匮乏需求和成长需求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不确定他是否被爱就会倾向选择安全,为了考试而读书,对学习新东西没兴趣;报告写得四平八稳,缺乏创造力,如果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心自在,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当作一个人来认可尊重,就可以使学生能够热切的学习,并愿意冒创造新事物和新观念所带来的危险。
如何让学生能自我产生学习动机动力,培养对自我认可的信念,就是归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Rotter, 1954),他认为控制是一个人格特质,它决定了人们是将自己的成败归诸于内在或外在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有内控特质,也就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让学生认为控制学业成功并非运气或老师一时的开心或其他原因,而是要让他们相信在学校的成败主要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们的智力。
还是以笔者朋友上课遇到的问题,这里就可以提出几个方法
(1)进步给予奖赏
(2)使用个别化教学,从单个学生来看有进步,就算成功的看法
(3)给予正向动力,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各项竞赛都能获奖,从生活卫生竞赛开始
(4)依照班上能力给予分配股长,并给予任务目标,完成时给予奖赏
(5)与家长确实沟通,只有学校单方面的给予鼓励奖赏是不够的,和家长一起打造正向的学习环境,就能给予学生学习的动机。
可以看到以上方法并不受到平台的限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在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