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的好处多多,包括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教学活动多元,学生不 用再单调啃课本和拼命抄板书。数字化学习除了方便之外,也被视为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利器,在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之余,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持续学习,是目前大家 广泛讨论的议题,而教学平台便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平台是师生另一个重要的沟通管道,所以功能必须符合需求,让老师可以更轻松地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意愿也会加强。
目前各校所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不统一,大致分两种:自行开发和购买。自行开发又分 成自行研发和自由软体两种。前者是自订标准,开发出自己的系统,日后可以自用或卖给 其他机构。使用自由软体不需付费,而且功能齐全、安装/修改容易,可以节省时间和金 钱。购买的话,分成跟业者或其他学校购买,跟业者购买系统是最省事,但是也是最花钱的。就付费的系统而言,国内主要以EduSoho系统为首。
当然很多学校机构在采购网络教学平台时往往搞不清楚学习管理系统(LMS)和学习教材管理系统(LCMS)的区别。这里我们就对这2种教学系统进行分别的介绍
学习管理系统(LMS)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 ,是课馀的虚拟学习空间,教师除了能跟学生互动外,系统会纪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并统计分析,教师藉由这些资料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成效,协助老师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模式。
LMS 的功能包括各种教学活动管理、课程参与者管理(例如老师、助教、学生等)、课程管理、教材管理、作业/测验管理和学习历程等等。不同的使用者之权限也不同,使用 者身份可分为三类:课程管理者、教师、学生。教师可以兼具课程管理者和教师两种身份。 管理者需要的功能是设定课程相关资料,与学生互动较无关係。教师需要的功能是管理教 材、作业/测验和教学活动等等,与学生互动的部份,另外还能藉由学习历程,计算出学 生的学习样板(Learning Pattern),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话,主要是参与老师所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参与讨论区、缴交作业和测验等等。LMS 的系统架构图如图 1
图 1 LMS 系统架构
目前,教学平台非常多种,不论是收费或是自行开发的,每个学校注重的平台功能也 大同小异。对于LMS 的发展方向,国外注重在教学平台重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点:
1. 再利用性(Reusability):在不同的环境中,平台的物件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2. 可用性(Accessibility):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透过平台进行教学。
3. 耐久性(Durability):当技术有所演进或改变时,不须修正系统也能够继续使用。
4.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教材可以在任何教学平台上使用。
5. 适应性(Adaptability):随著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活动,达成弹性化学习
6. 经济性(Affordability):以最经济的方式来开发平台。
7. 管理性(Manageability):纪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并分析,以利了解学习效能。
学习教材管理系统(LCMS)
在 LMS 设计课程时,常会遇到几个问题,例如:教材无法有效地再利用、开发教材的成本过高(不论是时间或人力),以及教材呈现的方式无法多元化等,于是学习教材管理 系统(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LCMS)因应而生。LCMS 的目的并非是取代LMS,因为特色不同,LMS 是管理整个教学活动和分析学习历程,而 LCMS 主要是管理和编辑学习教材。
根据IDC 在 2001 年发表的IDC LCMS 白皮书中所定义的,LCMS 主要分成以下四大部份,如图 2。
˙自动编辑程式(automated authoring application):产生学习教材,可从学习内资料库取得资料,也可将学习教材储存在资料库中。
˙动态发佈界面(dynamic delivery interface):将学习教材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资料格式,并发佈到学生端,例如:数字化学习课程或电子书等。
˙管理程式(Administrative application):管理学习教材,例如搜寻和版本控制等。
˙学习教材资料库(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y):存放学习教材。教材可独立使用或是重新组合,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采用XML 的格式。
LCMS 是以学习物件为基础系统,提供 workflow 的开发环境,可以同时控管多位开发人员的进度,而且会将不同版本的资料储存起来进行版本控制,所以也能达到控管学习 教材品质的目的。因为LMS 和LCMS 的定位不同,两者可以互补,不过为了产品的竞争力,有的业者会把LMS 的功能加入LCMS 中(或是LCMS 加入LMS),这种情况加速了两者的整合,让业者从竞争对象成为合作伙伴。LCMS 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下:
1. 提供更快速、更简便的教材制作工具,降低使用者的门槛,达到易学易用的目的。
2. 提供更多元化的教材,而且一份教材有多种用途,能在不同的教具上使用。
3. 提供更方便的教材资源分享机制,让教师间能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