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注:《实践中的学习网络》由于篇幅较长,故根据内容分为五篇连续发布,请关注。
在学习管理系统(LMS)成功地在线模拟了学校课堂的同时,另一股学习方式方法的潮流正在web2.0基础上重新定义在线学习。这股潮流被称为“个人学习环境(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s)”。PLE 和Web2.0的基础是一样的:社会性网络和社区的兴起,强调创新而不只是消耗,内容和管理的分散。为什么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习呢?本文认为,个人学习环境和Web2.0是学习网络(learning network)这一更根本理念的典型表现;能够催生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网络,正是学习和知识更可靠的创造来源。
个人学习环境
自2005年乃至穿整个2006年,教育技术社群讨论的前沿重点不再是教学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而是寻找更能显著地改变e-learning中心的方法,比如ELGG (注释1)这样的社会性网络应用,非正式学习和电子文件包。这些方法中最核心的就是个人学习环境(PLE)。它们的核心理念,正是来自被称作Web2.0的互联网在线计算领域最新发展。
Web2.0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被称为e-learning2.0。但是,在Stephen O’Hear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就像互联网本身,e-learning早期的承诺——将赋予学习者更强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实现。对很多人来说,e-learning的经历不过是在网上发布课堂讲义,再附上一个简单的多项选择测试。这很难激发人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了。然而,通过使用这些新的网络服务,e-learning具备了潜力,变得更加个性化、社会化,更加灵活。”(注释2)由此可见,这些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以往的技术做不到的。O’Hear还指出:
传统的e-learning方式……倾向于围绕课程、课表和考试来建立。这种方式更多受到机构自身需要的驱使,而不是个别学习者的需求。与此相反,e-learning 2.0 使用“小块松散组合”(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如网志、维基及其他社会性软件)联合起来支持专业学习社区的创建。
经过2005和2006年,PLE的理念在教育技术社群中逐渐成形,这在CETIS的Scott Wilson发布的“Future VLE”图(点此看图)中得以表现。Colin Milligan (JISC) 认为,PLEs“赋予了学习者对学习经历(管理学习资源、作品和所参加活动)的更大自主控制权,学习者能创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可以用之与教育机构互动交流,进入其目录管理、考评测试、图书馆等服务系统。”(注释3)PLE内在的理念是把对学习的管理从教育机构转移到学习者自身。它与大量的远程服务相连接,有的服务专门针对学习,有的则不是;如今,学习机会就是使用这些远程服务所提供的资源和学习引导的机会。PLE不仅允许学习者消耗学习资源,还允许他们去创造新资源。因此,学习从内容和知识的简单转移,演化到了内容和知识的创造与产出。
Mark van Harmelen认为,PLEs受到以下两个原因的驱使:其一,“各机构不同的e-learning系统需要一个标准界面”,其二,“要求学习者由的e-learning系统由他们自己把握的教育途径”。此外,还需要这样的系统支持“免费无线联网的医院或偏远山区”的移动学习或离线学习。(注释4)
当人们认识到,LMS“均码”特点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时,PLE产生了。实际上,与其说PLE是一种应用程序,不如说它是实现e-learning的方法特征。“它并不是一种应用软件”,Graham Attwell指出,“当然,它可以建立象ELGG这样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功能集合到一起,让学习者方便地使用各种服务,但是,PLE更象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注释5)
同样地,理解PLE的关键并不是理解某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理解这种概念背后的思想,类似我们在Web2.0中所发现的思想。就像Attwell写道的,这包含“处于变化中的人们如何用技术来进行沟通和学习,以及随着这些应而来的社会性影响。”
PLE包含在一组相关概念的影响,它们都与Web2.0技术和应用相联系,也都描绘出了传统LMS中学习特征的重要转型。
在社区中学习
自温格以来,人们经常提到学习发生在所谓的“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s,CoPs)。按照温格的说法,“实践社区就是分享对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的关注或热情,他们定期互动交流,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得更好的一群人。”(注释6)
本质上,这个理论中所说的学习就是将自己融入网络,将自己暴露在所学科目的真实事例中。在这些实例中,该学科的实践者(但愿是有意识地)作出了好的榜样,或如托马斯·库恩所说(注释7),在学完一章后,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学习者通过与实践者的互动,在模仿榜样中开始实践,并在指导和矫正下反思--技术专家称这个为“反向传播(注释8)”。
换句话说,学习发生在社区里,学习实践就是社区中的参与行为。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习者和社区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的对话。在Web2.0时代,这种对话不仅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话形成了丰富的资源集锦,它们不断变化又彼此关联,不但专家们进行创造,社区的所有成员,包括学习者本身也都在为它作出贡献。
因此,代表Web2.0的工具首先是通讯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个体间的直接互动,它们为个体提供了与网络中一个或者多个成员沟通交流的方式,从而支持了社会性网络。通常,系统中的成员都拥有一个独特的身份,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人或者是群组论坛里的组员,或者属于这个成员自己建立的“朋友”或“好友”列表。
即时消息(IM)在年轻的网络使用者中占据通讯工具的主导地位。每一种主要的IM工具,无论是ICQ、AIM、YIM,还是MSN,都允许用户创建一个联系人(被称作“朋友”或“好友”)列表。在手机上的类似功能是短信。较之电子邮件, IM有个优点,因为它提倡多元化和分散化。每个人的联系人列表都独一无二。虽然有时会出现多人交谈的情况,对话通常是个人对个人的,这类网络因而被称作点对点 (P2P)网络。P2P文件分享网络如 Gnutella或Kaaza,工作原理与IM类似,只是联系人列表的创建和维持由软件自动处理。
即时消息及会议工具已经由文字扩展到了语音和视频交流。比如,Skype就是一款可以免费在线语音交流的应用程序。每个Skype用户拥有唯一的帐户,可建立一个其他Skype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同时,一些商业化的IM产品如AIM以及后来的Skype都支持视频会议。
在 线学习中关于在线社区最大的谬见,可能是“社区是在线课程的附属物,或者必须由课程来决定”。最清楚的例子或许存在 在线课程的讨论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第一次上课时讨论社区形成,最后一次课后消失。社区的发端来自课程,在课程结束时终结。我们可以在网络社 区的演化中看到类似的现象。早期的在线社区符合Hegal和Armstrong的模型(注释9:Net Gain: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1997)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社区围绕着某个网站建立,网站确立了社区的存在。上述例 子中,社区都被视为一个围绕着某个中心位置或活动的团体。
实际上,互联网上的社区并未象这样 演进。个体确实不时汇聚到某个具体的网站或服务中,可他们不会将自己的沟通局限在某个单一的形式或者工具上。一个在线社区可能是一组松散得多的多种应用的 联合,社会性网络理论家Mark Granovetter称之为“弱连接”(注释10:Mark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Sociological Theory, Volume 1 (1983), pp. 201-233.)。一个这样的社区最佳的描述是无数我们常见的连接列表的集合。为获得知识的传播,弱连接是必要的。为 了创建弱连接,“必须存在一些清晰的方式或者环境,人们可以在其中创建它。”
学习在社区中产生。但社区不能基于群体,应该基于网络。网络中的各种连接通过弱连接打破了现有的边界,形成了各个层次丰富的联合。这意味着,即使存在课程 内容,它也应该服从于讨论。社区是学 习的基本单位,学习指导及学习资源是第二位的,它们之所以出现,也仅仅是因为有了社区的存在。在Web2.0的世界,它们被社区创造出来,只是时间的早晚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