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智慧教育云平台 — 智慧校园四大痛点

2015-10-13 09:17:18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如今“互联网+”在众多商业及公共服务领域落地开花,也蔓延到了象牙塔,对智慧校园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跟上“互联网+”步伐,教育界近日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上,全国30多所高校负责人一起探讨了智慧校园建设目前面临的痛点及解决思路。会上大家都有共识,即互“联网+”正推动着数字校园加速向智慧校园升级,很多高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

 

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能力不强。

目前大多数高校和学生之间主要信息沟通还没有完全实现移动互联网化,甚至很多学校仍然通过布告栏或者老师、班长通知的方式,而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即时信息也面临信息数量有限制、无法对不同类型学生实现精准发送等问题,造成沟通效率低下。

 

其次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不够便捷。

高峰期各种缴费处大排长龙;自助交费的POS机数量有限、分布各处难找;办公处上下班时间没跟上课时间错开,有时学生办个手续还得请假;公共秩序管理成本高、安全隐患大;教务管理触达率低;校园内消费场景繁多、不环保、难管理……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花了巨大成本但效果甚微,学生也大吐苦水。

 

再次是各个部门信息流通不畅。

学校部门机构繁多,经常会出现学院和行政部门各自建网站、找了不同的公司开发、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难以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了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学校内部信息流通亟待畅通。

 

最后是校园开发力不足。

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这对很多高校而言是个大难题。不少高校负责人在会上都提到,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以上的四大痛点,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没有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去建设这个平台。那么,这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应该是怎样?应该如何去建设?

 

第一,智慧校园所依附的平台,必须与高校学生群体的习惯和偏好相符。

正所谓“人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目前高校学生主要集中在95后群体,这个群体最广泛使用的平台,就应该是建设智慧校园的统一平台。有数据表明,手机即时通讯的网友使用率高达91%。所以,智慧校园平台可以考虑搭建在即时通讯系统上。

 

第二,这个平台必须能支持信息精准传递,提高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智慧校园的系统平台应该支持多层操作,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管理权限。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高校就是一个统一的认证账号,不论各个机构还是各院系老师,都可通过这个账号对不同的学生发送不同的消息,信息数量是不受限的。

 

第三,这个平台必须能够提供成熟的应用模块,实现智慧管理。

智慧校园的系统平台需要提供模板,让校方不需要另外开发就能顺利接入,使学生在移动端实现校内吃住行数字一体化等功能。

 

第四,这个平台的建设维护成本必须是低的。

校方可以借道腾讯等成熟平台,使用现有成熟服务,利用现成的公众平台作为入口,去打造智慧校园。

 

事实上,针对上述的这些痛点和解决思路,企业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互联网+”是企业的整合目标,而企业则尤为关注“互联网+”与校园的结合。接下来,企业将通过校园公众号,尝试在精准信息、智慧管理、技术开发、支付能力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智慧校园的升级建设带来启发和参考。

 

总之,互联网+浪潮下,如何把各种系统连接起来、把系统和人连接起来,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打造高效、便捷、舒适、智能的智慧校园,这不仅是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所关注及希望解决的。未来,企业将与更多高校展开合作,破解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加速推进校园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