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被称作“资本寒冬”。可是,就在昨天,慧科教育、VIPABC相继宣布完成B轮、C轮融资,引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真的是“资本寒冬”吗?
对于“寒冬”而言,肯定是大多数人感觉到了寒冷。显然,在线教育市场,感觉到阵阵寒意的在线教育机构占到了大多数。可是,任何一场寒冬,终归还是有少数人能够感觉到温暖的,就像待在烧着大捆劈柴的热炕上。
无论是慧科教育,还是VIPABC,自然属于当下待在热炕上的在线教育机构。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浓浓的暖意,只是因为所从事的是主要面向大学、面向职业、面向成人的在线教育。事实上,类似慧科教育、VIPABC的职业类、学历类在线教育机构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雪中送炭”,抑或可以说“锦上添花”。
但是,在在线教育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终归属于少数,其市场规模大约占到教育总规模的一小部分。相反,教育市场的“大头”永远是K12教育。其实,感叹“资本寒冬”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涉足K12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机构。
的确,随着2015年冬季的到来,资本市场对于K12教育领域的投资明显减少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K12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模式迟迟难以达到盈利的预期。同时,由于自身缺少足够的盈利模式,K12在线教育机构不得不仰仗着资本市场的“输血”,一旦“供血不足”,必然会被冻得瑟瑟发抖。
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看得颇为透彻。在他看来,在线教育的发展无非四种趋势:第一种,是线上、线下融合的O2O乃至O2O2O的混合教学模式;第二种,是面向18岁以上主动学习者的纯在线教学模式;第三种,是垂直类的在线教育产品,诸如背单词、练口语等学习工具;第四种,是与公立学校结合的智能化学习模式。
不难看出,大学教育、职业教育都属于“俞式论断”的第二种。也就是说,在线教育能够为学习者们提供获取知识的“捷径”,因而也就具有了付费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反,不论是O2O模式,还是智能化学习模式,都必须基于传统的线下教育乃至公立学校的教学。
不过,作为最具传统性的行业,教育早已形成了固定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因而在“互联网+”的变革中仍然最具话语权。这也就是在教育领域一直存在“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争执的原因。
实际上,任何从事K12在线教育的机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去应对“传统”的公立学校。因为数量众多的学生都掌握在公立学校手中,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教师的一句话远比一摞摞的宣传单管用得多。所以,在线教育机构们频频面向学校、面向教师开发“减负”的在线教育产品,以期实现B2B2C的盈利模式。
可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教育产品从研发到试用,再到推广使用,都有着一定的周期,是一件慢功夫的事情。相反,迫于资本的压力,在线教育机构必须在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目标。“萝卜快了不洗泥”。在线教育的投资热,实质上也使得整个市场泥沙俱下,各种理念、模式莫衷一是。
当然,对于投资方而言,十中选一,乃至百中选一,只要有一个项目能够脱颖而出、大红大紫,也就能够赚得个盆满钵满了。随着在线教育市场格局日渐明朗,资本市场对于自己的投资自然且行且珍惜。
相比较而言,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在线教育模式、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因而势必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至于K12领域,资本市场已经播撒下了成长的“基金”,至于谁能够成为最后的那只“蛊”,则要看各自的生存能力了。投资方们倒是不妨可以作壁上观了。
总之,在线教育领域并不存在“资本寒冬”,只不过是投资的风向变了,风口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