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论坛(the online discussion forum, ODF)是众多在线交互工具之一。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文: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英文 University of Science Malaysia,缩写USM)教育学院的Kok-Eng Tan副教授研究了如何利用在线论坛培养学生的英文释义(paraphrasing)能力。
文献综述:
- 参与度(participation):很多研究发现ODF能够提升参与度。
- 接受度(perception):受试都持正面反馈意见(positive feedback)。
- 交互(interactivity):受到小组规模、同伴的影响。
研究目标:
- 如何设计在线讨论活动(structure ODF activities),以利用(leverage)学生的在线读写练习(online literacy practice)实现学习目标。
- 希望研究发现能够为英语学科乃至其他学科对在线交互开展内容分析时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
- 学生在在线论坛中完成在线释义作业时,如何交互、如何互相帮助?(How do students interact and support each other in the ODF to complete an online assignment on paraphrasing?)
帖子分析框架:采用Chen(2004)的分析框架,提供情感支持(affective support)并揭示社交和认知参与情况
- 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
- 评价(evaluation)
- 社交暗示(social cue )
- 邀请式话语(invitational form)
研究方法
课程:大学英语(ESL)写作课
受试:43人(分为四组,分别在四个论坛进行讨论,每个论坛的释义任务不同)
任务(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释义的方法等,之后发布作业(至少需要发两个帖子,以下两个小项各回复至少一次)
- 完成一个英语句子释义作业,30个单词左右。
- 评论组员的释义
时长:20天
数据收集:161个帖子
数据分析方法: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研究结果:
- 在20天内,每个学生平均发3.7个帖子。
- 在43位学生中,8位回了三个帖子,一个是作业原贴、一个是评论他人、一个是根据他人提的意见修改一稿作业。
研究发现:
- 认知技能:78.3%的信息传达了个人观点(personal views and interpretations, PI), 21.7%的信息传达的是非个人观点(NPI)——仅仅表示同意。
- 评价:在161条帖子中,57条是释义作业(43条原作业+14条修改稿作业?),104条出现了评价的成分。评价涉及三个方面:内容、词汇、语法。持批判性意见(42.9%)的比同意(21.7%)的多。
- 社交暗示:大部分帖子(51.6%)带个人情感(personal feelings,PF),包括打招呼、致谢等,而48.4%的帖子不带个人情感,直接点评。
- 邀请式话语:14.3%的帖子邀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85.7%未做任何邀请。
研究贡献(创新点):
- 使用LMS中的在线论坛交教英文释义
- 前人的关于在线论坛和写作的研究只关注文章层面(essay level),这篇文章研究的是30字以内的段落(short text),以及学生的交互、和学生写出来的释义版本。
- 教师扮演协调论坛讨论的角色(moderating role),确保学生交互礼仪(礼貌)
研究启示:
- 这种方法可用于大学阶段的ESL写作教学,将写作教学分解为可操作的单元(managable unit),如句子扩展(sentence expansion)、写主题句(write topic sentence)。
- 关于在线论坛的参与(participation)要求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评价一致,并在课程开始之初说明。
这篇文章让我学到如下三新:
新知识:
- 学到了intranet(内部网、内联网、内网)这个单词。
新方法:
-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在线讨论挺不错,有利于深层次交互。我之前是全班80人都在同一个讨论区,感觉互动起来有点难。第一,人太多,每人都发一条,帖子就被淹没了,就找不到自己发的帖子了。有时评论了一个同学后,想要跟进,但是需要找很久,才找到那个帖子。第二,人太多的话,对帖子的评论有点散——每人只收到一个点评,甚至没有。人数少一点,可以更加集中地互相点评帖子。正如作者所说的,这么做可以ensure similarity interms of gender and ethinicity.
新联系:
- 作者在研究方法(P1242)第4段描述到,她在布置完作业后就隐退,不在提供任何指引、不参与讨论。目的是激发同伴学习。但我不同意。我觉得在这种在线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见不到教师,那么,教师参与讨论、随时提供学习支持非常有必要。
- 作者要求学生回复两个帖子:作业和评论他人,其实在她的研究发现了8位学生除了完成这两个任务还根据评论修改一稿再提交(P1242)。我认为,如果我做这个研究,我就应该要求学生至少写三个帖子。在Tan(2017)的基础上需要加一个要求:至少修改一稿再贴上去。
- 正如:Boelens等人(2017)所所提出的,混合学习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在线讨论氛围,教师作为协调员可以注意这点,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 这篇文章跟Ortega(1997)的CACD概念类似,不过Ortega是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探究计算机辅助课堂讨论(computer-assisted classroom discussion,CACD)的潜在好处。综述了现有的关于CACD的L2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CACD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上的建议。
文章信息:
Tan, K. (2017). Using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 to support learning of paraphras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8(6), 1239-1249.
Chen, G. (2004). Online discussion in an independent academic BBS forum: two case studies.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2), 281-305.
Ortega, L. (1997). Processes and outcomes in networked classroom interaction: Defi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for L2 computer-assisted classroom discussion.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1(1):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