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如何交互的呢?他们是用中文还是英语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他们讨论的话题是跟任务相关的么?
Oliver et al.(2017)的文章探讨了以上问题。该文探讨了小组活动中的同伴交互(peer interaction)。对比了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之间的交互情况。英语是这些学生的附加语言(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EAL),我猜是他们的选修课,我还猜,作者是在该校的英语选修课中做了这个教学实验。
研究目的: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受试的交互本质(nature of their collaboration)、协作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交互方式。
受试:
42人,来自英语选修课初级班(early intermediate level ),两人一组。
- 低年级组:11组(5-8岁)
- 高年级组:10组(9-12岁)
研究时长:2周,期间,受试共完成5个任务
数据收集方式:
录音(recording)并将其转为文本(transcription)
数据分析方式:分析其语言使用情况
研究发现:学生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以下差异:
- 学生社交方式、协作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化解冲突的方式
- 处理任务的方式、在执行任务期间和任务外的谈话方式
- 语言使用方式
- 对任务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关注方式
- 不同年龄段学生差异
启示:
教师在设计基于任务的交互活动时,不能停留于仅仅考虑语言和操作层面的因素。
这篇文章,我学到的三新如下:
新知识:
无
新方法:
- 口头交互数据的收集方法:录音–>撰写成文本–>编码
- 口头交互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试点研究分析(preliminary inductive analysis),本文的三位作者将各种交互情况进行归类,作为所有研究数据的编码标准。这套编码标准共三个要素:概念(即交互类型)、(对该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对话例子。
- 整个实验过程的任务设计需要基于一定的框架,且所有的任务信息需要先整理成一个列表(见下图),我在开题时就需要准备好。
新联系:
- 我可以将这些口头交互音频转录成文本之后(其实可以请每个小组的学生转录自己的交互内容,不仅是给学生机会对自己的语言产出的反思、也能大大减轻我的工作量。如果说会花费学生的时间,大不了我给他们支付点劳务咯,但是这样的话会暴露了我在做研究的信息,还是给他们加分吧。。自然点),用语料库分析的方式就可以分析他们的交互情况了
文章信息:
Oliver, R., Philp,J. Duchesne, S. (2017). Children working it out together: A comparison of younger and older learners collaborating in task based interaction. System, 69: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