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山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翟冬鸿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我省职业教育,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我省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体系、内涵式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00余万名,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达到84.8%,中职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有力地支撑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省职业院校每年毕业学生占全省每年新增劳动力的60%,且85%以上来自农村地区,多数是农民子女,贫困家庭占很大比例。现阶段,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教育扶贫的主力军。
翟冬鸿提出,在我省职业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较低,职业教育相关法规机制体系尚未健全,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双师型”教师总体素质需提高……他表示,产业兴,则城市兴。一座城市的兴旺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而产业的发展则要依靠从事产业活动的人才来支撑。职业教育就是离产业最近、最直接的教育。
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入轨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有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作支撑。翟冬鸿建议:
一、破机制之壁,撬动职教改革“加速器”。加大招生制度改革,扩大招生自主权。加强经费保障,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建立生均拨款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广泛吸收社会各类资本,释放行业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办学活力。
二、破合作之茧,铸造校企一体“发动机”。由省政府、职业院校、用工企业三方共同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加快职教园区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企业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实景实践”全真实训体系,推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采取“工学交替式”“双证互促式”等特色工学结合方式,构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破用工之荒,培植就业服务“动力源”。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职业院校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给予优惠条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组建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推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兼并、托管、合作等,打造职业教育“联合舰队”。
四、破师资之漏,安好教学保障“支撑架”。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双师型”教师补充、培养新机制,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职业院校兼职。建立企业技术骨干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给予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