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教育界大受热捧,国内不少学校跃跃欲试,已加以实践者大不乏人。翻转课堂是由英语 “flipped classroom” 翻译而来,意指将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流程翻转。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安排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
在翻转课堂下,学生在家中细阅老师准备的预习材料,或浏览教师精心摄制的教学片段,以此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期间或由老师解答同学遇到的难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或由同学分组讨论,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共同找出答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只扮演从旁协助的角色
翻转课堂之所以风行一时,其亮点在于教学设计原则包含自主学习、资讯科技、思辨讨论、同侪学习等元素。如能成功推行,同学既可善用资讯科技在家中学习,也可以养成课前预习和备课的习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大为提升。
在同学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课堂节奏会更为紧凑,课堂的学习容量大增。由于老师处理知识讲解的时间大减,同学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进行分组协作和讨论,同学因此更积极参与课堂,全情投入于活动之中,并勇于表达己见,主动性和表达能力都可以大为提升。与此同时,课堂时间减少了被认为是低阶的知识讲授,更多的空间可以留给高阶的活动,课堂的质量可以大为提升。更重要的是,老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扮演从旁协助的促进者,课堂的学习并非由老师一板一眼地预先设计,故能激发了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幅美丽的图像下,在不少外国和国内成功的经验面前,不少国内教育工作者都有意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过,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学习模式是否只适用于某些科目或课题,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背景,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与当地师生的教与学文化相适应。反之,在没有上述条件下,将之应用在不同背景和科目的学习上,会否变成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甚至出现「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情况,实在值得深思。
在国内推行限制多
在教学内容上,如果科目涉及复杂和深奥的知识架构,只凭同学在家中预习,就是否可以具备充足的基础知识?面对艰深繁复的教学内容,老师只用短短的十数分钟或设计一些预习活动,就足以令学生完全掌握和进入讨论阶段?据知内地不少成功推行的学校,学生(特别是寄宿生)在放学后要进行数小时的自习或教师补课,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付高阶的思考和讨论,国内学校和学生具有这样的传统吗?
在学习动机上,国内的学生是否愿意每日回家后花时间为各科逐一预习(除非是名校或精英班的学生)?为什么连上课也没有兴趣的同学,会忽然愿意花时间在家中观看教学片段或完成导学习作?在学习差异上,是否所有同学都有足够的自习和理解能力去把握片段内容?在数码鸿沟仍然严重的国内,我们可以假设来自不同社经背景的同学都有机会在家中安静地用电脑上网学习吗?
在学习文化上,国内以功课和测验多而闻名,我们可以假设同学在放学后都有足够时间预习吗?在资源配套上,国内老师要应付大量的习作批改、行政文书工作、课后补课测验等事务,集体备课的文化仍未普及,依赖教科书出版商提供资源的情况仍是主流,我们可以假设有空间去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制作优质教学视频、构思课堂学习活动吗?
纵观推行多年的教改,我们欠缺的不是崇高的理想和动人的远景,而是妥善的规划、执行的细节和适切的配套支援。翻转课堂能促进自主学习和同侪协作,远景的确吸引,一些国内外成功的例子也令人心往神驰,但翻转教学并非速效的万应灵丹,成功与否须视乎种种关键因素。在推行种种教学创新前,没有先作仔细考虑和规划,为成功创造合适的条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