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你想要雇用什么人?我宁愿要有商业敏锐度(business acumen)的人,然后教他如何设计课程;而不是找一个会设计课程的人,然后教他商业敏锐度。」人力资源顾问希沙提(Dr. Reza Sisakhti)指出。
他强调,人才管理应该从企业的课题出发。人资人员不要和自己的技艺谈恋爱,而忘了企业的课题、公司真正的挑战。
希沙提曾经担任IBM、思科、惠普等知名企业顾问,协助他们发展人才管理的解决方案,并获得美国训练发展协会(ASTD)较佳实务奖多达十次。此外,他在波士顿大学研究所教授课程设计相关课程,也是Productivity Dynamics顾问公司高阶主管。
以下是希沙提接受本刊专访摘要:
Q:人才管理方案要真正成功,较重要的关键是什么?
较重要的是,人资部门不该和自己的技艺(craft)人才管理谈恋爱。我们较优先的任务,是了解CEO的问题,他的痛苦点、公司的方向、竞争优势、环境挑战,然后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新行为,发展什么新能力。
我们要和CEO有对话,而不是问CEO,你想要我们开什么课程。相反地,我们要有的对话应该是,你要把公司带到哪里去?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竞争优势?你对人员的期望是什么?你希望改变什么行为?
了解了CEO或高阶主管的期望之后,再回头来看,要改变人员的行为,需要做些什么事?为了展现这些行为,需要发展哪些技能?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觉得,在这个经济环境下,公司要存活,必须提高生产力,以同样的资源做更多事情。那么我们的做法可能是先定义,提高生产力是公司关键的课题;然后找出员工需要做什么,来改善生产力;接著,再发展出有帮助的训练课程,并衡量在课前或课后,生产力是否有改变。
这是人资部门可以增加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每月发展新课程,像「每月特餐」,为了新而新。
Q:你提到,我们要问CEO,对人员的期望是什么。但不论是什么产业,通常他都会告诉你,我要的是热情投入、创新、团队合作的员工,不是吗?
我常常把人资工作和医疗工作类比。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们应该把自己当成医生,把组织当作我们的病人。病人应该不会告诉医生,自己需要什么药,而是会描述他头痛、头晕,然后由医生做些诊断后,告诉你到底是只需要睡饱一点,还是要吃药。
同样地,为什么在企业里,人资人员会跑去问CEO需要什么训练,需要什么人才?这就好像问病人,你要什么药一样。
了解、厘清、解决
人资主管与CEO的对话可能是,我们现在想要进入什么新市场?谁是我们的竞争者?我们在利润方面的课题是什么?
然后,也许最后讨论到,利润太差是我们现在较重要的课题之一。那么,在人才管理方面,我们就要厘清,利润不理想,是我们的业务人员给的折扣太多,或他们都在卖低毛利产品?
接下来就要思考,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问题,然后协助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可能要为业务人员开设财务基本课程、产品的利润结构,以及销售策略。
所以我们的人才管理方案会包括,让销售人员了解利润这个课题的重要、提供技能,并提供具体的活动,让销售人员努力卖更高利润的产品。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帮CEO解决了获利不理想的问题。
但九○%的人资人员做不到这点,因为他们不说企业的语言。只是问CEO,我们正在排明年的计划,请告诉我们,你希望我们明年开什么样的课程。结果是,你的CEO不但要管业绩、还要管设计课程,告诉你,给我沟通的课、团队合作的课、创新的课。
就以创新课程来说好了,是有关对创新的觉醒、创新的技术,或是学习合作创新?还是学会更早发现创新的点子?这些都不一样。
所以,常有人问我,你想要雇用什么人,我宁愿要有商业敏锐度(business acumen)的人,然后教他如何设计课程;而不是找一个会设计课程的人,然后教他商业敏锐度。我所看过较好的学习长(CLO),都是那些从事业单位过来的人。他们是先做为企业人(business people),再成为训练人(training people)。
Q:很多国内企业过去以制造为主,现在希望强化研发或设计能力。但新人才在旧环境中常格格不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年前,人资人员就学到痛苦的一课。组织绩效有两个构成要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工作环境或情境。
你可以拥有较好的人才,但如果工作环境不适合,他也无法发挥很好的绩效。那么,哪些东西在影响工作环境呢?是文化、流程、工具、激励方案、回馈系统。
当我们找有创新能力的人来,我们必须要有很有系统的新人到任和训练方案,告诉他我们的公司文化、价值、历史、未来是什么;告诉他我们即将创造的转型,以及他的角色是什么。把他们当作变革经理人(change agent),告诉他,你来这里是要带来新的构想,来改变文化,教育你的主管,并把新想法和同仁分享。但很多公司却没有做这些事,只是把新人找进来,祝你好运,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尝试改变环境
我们也必须尝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的文化、流程、工具都一样,怎么能期望奇蹟出现?这个人来了以后,一定会觉得挫折。新机会一来,他就会跳船了。
Q:很多时候,当我们需要人才时,需求来得又急又快。这时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的重点是敏捷度(agility)。假如公司本来有三百个工程师,我突然需要二十个熟悉某特定软件的工程师,而且下个星期就要。你跟人资部门说这个需求,有些觉得自己是在做训练的人就会告诉你,OK,我会很快开办这样的课程。
如果你的训练主管这样说,我认为他应该当场被开除。首先,他应该知道,你不可能在两星期的课程中,教会这么复杂的软件,而一个月内就要上手。所以有什么办法呢?
我不会雇用全职人员,因为这要花很长时间。我的快速解方是,先找十个特约员工,然后配上我原来较好的十个工程师,这样就有二十人了。我会付其中几位特约工程师多一点钱,让他们除了进行专案,也负责教导公司原来的那十位工程师。这样,当专案开始进行,不但工作完成了,而且也进行了教练,进行了知识移转。这个做法完全没有用到传统的训练课程。
Q:全球化时代,同仁之间的协力合作比以前更重要。请谈谈如何促进公司的协力合作?
全球化的时代来临,人才没有疆界,你的员工可能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公司通过虚拟方式将他们连结起来。因此,团队协作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此外,也由于工作越来越复杂,「你自己就具备所有知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二十年前,我们建立职能模式,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个人进行分析。但我们现在逐渐发现,分析的对象应该是工作团队。
团队协作流程
每个人都说,团队协作很重要,但重点是,我们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协力合作?是更大灵活度、更好的品质,还是顾客满意?我们的合作应该要有目的,而结果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有流程,让大家知道,哪个环节是团队成员可以自主的,哪部分是要合作的,而我的部分和你的部分将如何结合。
除了知道我的工作,我还需要知道整个流程的价值链,以及别人的工作对我的工作有多依赖。如果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对于你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举例来说,在销售的流程中,主要有三个角色:业务开发、客户管理、支援伙伴。在前面的阶段,是业务开发的角色在主导,其他两者支持;在中间阶段,是客户管理角色在领导,其他两者支援;最后阶段,则是第三种角色领导。
所以我们在协力合作时,有时我是领导者,有时我变成追随者、支持者。每个人都在扮演领导者和追随者角色。但这个流程必须先界定清楚,否则所谓的协作,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