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k12在线教育 — 体制外K12在线教育产品之困境

2016-08-02 09:25:38

K12在线教育是互联网行业的新风口,BAT早已有所动作,而无数跟风而来者也在试图在巨浪之下博得一席之地。供需不平衡之下必将面临业内洗牌,那么是否该放弃这个行业等待下一波巨浪呢?或者谋求其他形式的发展?

(一)殊死搏斗之时仍可见黎明之光

1)据第三方数据预测,2016 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同比增速将达27.85%,其中,K12 教育市场493亿元,并且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市场体量只会有增无减。

2)目前市场上虽然产品项目繁多,但还未出现类似BAT的领军者,市场还未稳定之时也正是乱世出英雄之日。

3)K12是未来的主流消费人群,他们的行为、喜好都将直接引领未来大市场发展趋势,因此能先人一步取得K12的大数据,也就是夺得了长远发展下的绝对竞争优势。

4)从学乐云教学用1年的时间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3000余所学校,2400多万师生的数据来看,学校正在政府引导下寻求与在线教育产品的融合。与其和学生争夺课后时间,不如顺应发展,将课上市场充分利用,这才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终极之道。

(二)公司发展如同人类进化,不断改变以符合环境需求,才能立足于优胜劣汰之上

K12在线教育市场可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类型。多种原因之下,如今见到的大多数都属于体制外的,也是今天我们谈论的重点。

体制外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工具类、视频教学类、平台类,用户基本2C,传统互联网特色明显。今天我们从运营及盈利角度,直击他们的现状,谈论他们的进化。

  • 工具类

无论题库还是搜题解答的产品,都是在拼“题量库存“,也就是内容。以内容本身吸引用户,试图将其转变为付费用户,正是这类产品目前最直观的盈利方式。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拥有上亿用户的某题库产品,月活几千万,但月付费仅十万余元。究其原因,无论在传统教育还是信息化教育的形式下,学生都要以学校或者课外辅导班的作业为课后练习的主体。并且在高考的刚性需求背景下,学生课余时间并不充裕,从运营的角度来讲,工具产品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

开篇已经讲过,K12在线教育之所以如此火热,很多人是看中群体对未来的主导性作用。如果以大数据的角度拉长线,获取创投们的融资支持,企业运营下去并不难。那么同类产品竞争的关键就会变成谁获得了更多融资支持,以此大鱼吃小鱼,很有几个打车软件之争重现的意味。

2)视频类

视频教学的产品属于付费观看方式运营,极少数课程免费。所以用户增长速度缓慢,扩散及影响力度较小。K12群体与其他群体的视频学习内容及时间是有极大区别的,他们进行付费学习也必须在父母的支持下完成,而父母本身并不是产品的第一使用者,不能直观感受产品所带来的效果。因此,视频类产品基本也只能在有强大资金背景支持下不温不火的打持久战,博得同类产品不可复制的品牌影响力,以最终傲视于K12视频产品之上。

纵观目前的视频市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两种。录播的形式在96年的网校时期就有了,时至今日,发展现状我们也有目共睹,就不多说了。2014年那好网风风火火的做起了直播教学,打破了录播缺少互动的弊端,然而当时对直播的接受度还不够高,并且K12群体的特性也决定了直播教学难以推广下去:

视频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是课外辅导班。优势在于可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并且价格相对优惠。但1.2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视频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均分特性对他们影响不大,因此市场主要集中于3.4线城市。

而在3.4线城市中,课外辅导班多数是家长间口口相传或学校老师推荐的,于最终的购买者家长而言,辅导班的老师更知根知底更具说服力。.等教学巨头都很难对抗3.4线城市的“地头蛇”,可见在线直播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相较之下,还是处于下风的。

3)平台类

平台教学产品一种属于家校沟通的工具,一种属于为课外辅导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牵桥搭线。

前者对C端来讲,实现付费或盈利属于完全不可能的事。功能上微信及其他高使用度产品均可以实现,相信连用户都是寥寥无几。

后者的运营可行性,也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1.2线城市资源分配及3.4线城市辅导班抗衡的观点。平台类产品与58同城是很像,目前来看唯一难点就是58有足够的流量可以卖广告获取盈利,而在线教育平台领域还未发现有可以做到足够体量获取盈利,以支撑整个公司运营的。

综上所述,体制外的产品存活难度非常之大,抢先向体制内转型,获得政府各项相关政策的鼓励与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而非课后不充裕的空挡、取得家长对于产品的信任,愿意为此买单,才是“进化”的终级方向。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