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mooc慕课 — 与体制内教育接轨,或许是MOOC的从0到1

2016-08-03 11:50:58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包括北京大学的《理论语言学》、《西方文明史导论》等在内的2686门课程,涵盖本科、高职、网络教育课程三方面。

目前,这些课程将在中国大学MOOC和爱课程网上线,免费为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看作是官方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信息透明。 为什么这么说? 不妨回想下,我们是如何判定一个学校为名校,一个老师为名师的。很简单,就是依靠周围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升学率和就业率虽可以作为一定参考,但我们选择的时候,很少会直接问到这些数字,有时候,甚至是周围人的几句推荐就能决定去找哪个老师补课,但这个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究竟如何,却并没有衡量标准。 而互联网的介入能带来什么?

首先,互联网精神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和分享,MOOC的出现,降低了教学资源的获取门槛。只要登陆中国大学MOOC或者爱课程网,就能任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进行免费学习,这能带来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公平。

其次,MOOC能提供人人都爱看的“买家秀”。降低学习门槛后,课程质量、教师教学能力也就完全暴露在学习者的面前,上完一节课就打分点评,并附上自己的意见。聚沙成塔的“买家秀”公布于前台,容易让有能力的老师和课程脱颖而出,而且,从过程到结果全部透明,使授课效果和学习者成为评价标杆,更能增加课程评价的公信力,这就带来了教学生产者角度的评价公平。

再次,优质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此前的名校、名师光环。即使错过心仪的大学,还能在网络条件下学到想学的课程,诸如985、211之类的头衔的重要性随之下降,这也带来了教学机构角度的遴选公平。 最后,MOOC的评价体系更加标准化。MOOC的最终分数=平时出勤+作业+最终考试,但因为大部分课程都是线上录播,老师与学生的交集很少,全部得分都依靠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考试,不受个人因素影响,最终得分也更加公平。 也许是MOOC的下一个风口 随着MOOC课程体系的公平优势不断显露,不少学校对待在线课程的态度也趋向宽容,通过学分认证、学分互认等方式,在线教育逐渐进入传统教育体系之中。

2014年,广东省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就有网上选课学习,可纳入大学学分的规定。 2015年底,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把教育创新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

2016年年初,陕西省创立了高等教育MOOC中心,支持陕西多所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率先实现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学生只要学完在线课程并通过最终考试,就能获得相应的大学学分。 同时,主打高中生的MOOC类目——大学先修课(CAP),也在为期一年半的线下试点之后,于2016年陆续在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中文MOOC网站上线。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CAP课程,高中毕业生若在暑假完成学习,进入大学就能兑换学分。

种种迹象都表明,学历教育对在线教育不复从前那般抗拒,两者的关系已经从对立面变成了相互辅助的平行线。

自从2011年秋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教授尝试性把《人工智能导论》以免费网络课程的形式搬到了网上,带来MOOC最初雏形起,时至2016年,MOOC在起起浮浮中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根据国外知名教育社区EdSurge在2016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MOOC课程数量依然在逐年不断增长,但却摆脱不了被唱衰的命运。

MOOC不被看好的原因无非两点: 1)完成率低; 2)承认度差。 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MOOC与体制内教育的接轨却可能是MOOC发展的新契机。一旦双方接轨,相对公平的MOOC课程体系在社会的认可度就得到提升,学习者的动力增加,课程完成率也就自然上升。

如果说从拒不承认到学分互认是MOOC发展史上的从0到1,那么,假以时日,把学分认证更进一步推导,只要通过MOOC课程学习,就能取得与全日制大学同等学力的学位证书,实现从学分认证到学历认证的突破,这难道不是MOOC发展的从1到100乃至10000的关键点吗? 更大的空间已经开放,政策的倾斜更为MOOC创造了绝佳的时机,能否如愿以偿,就要看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如何努力了。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