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沟通和协作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那么,教师如何去组织学生开展在线沟通和协作呢?我想我们需要一边学习其他一线教师的经验,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不断改进吧。
Boling et al.(2014)的研究探讨了教师在一门在线课程中的教学经历,以期更好地了解什么样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pedagogical delivery)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学习。
理论基础
该研究以Collins et al.(1987)的认知学徒模型(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odel,CAM)为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有两个优点:
1. 从“最近发展区”发展出去
Ghefaili(2003:9)认为:该理论框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范式(social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而构建,可以说是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典型代表,因为在这个理论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一般是“比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稍微难一点,需要同伴和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in which student tasks are “slightly more difficult than students can manage independently, requiring the aid of their peers and instructor to succeed”)”。
2. 思维可视化
Collins(2006:48)认为CAM的另外一个优点是:能够让认知思维可视化。有了CAM,人们可以观察得到思维、定制思维、练习思维(observe, enact, and practice them )。这个模型规范了 P-12的职前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CAM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
- 内容(content):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习策略方法的知识、调控策略方面的知识等。
- 方法(method):与认知学徒相关的教学方式,保留示范、教练和脚手架式导学。
- 顺序(sequencing):涉及的是学习活动的顺序,并诠释了在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时,如何逐步提升其复杂度和多样性。
- 社交(sociology):强调了学习环境中的各种社交特点。
本研究关注CAM中的第二个维度——方法,研究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支持在线教学。
同时,具体是使用CAM的细化版本进行分析。这个版本是Collins, Brown and Newman(1987)提出的6种方法(归为3组)。
- 第一组:示范、脚手架、教练(CAM的核心)
- 第二组:表达、反思
- 第三组:探索
研究问题:
-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学会使用技术支持在线沟通与协作?如何将这些方法介绍给教师?为教师所用?
- 在参与一门在线教育技术课程之后,学生对教育技术和他们的学习情况分别持什么看法?
研究方法:
一门在线课程的师生,课程名称:《Web 2.0 工具入门》(Introduction to Web 2.0 Tools)
持续:15周
形式:
- 访谈
- 课程构造物(course artifacts )
- 问卷
受试:一位在线课程教师+11位来自不同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gradutae student)
访谈:3个人(课程开始和结束前均进行访谈,40分钟、录音之后撰写)
受试做的事情(基于探究式学习、个人+小组协作):
- 探讨网络安全
- 评判教案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情况
- 每个人完整一个整合了信息技术的项目(很多学生选择了创建教师网站)
受试进行在线沟通和协作的工具:维基、Thinkfinity.org的在线论坛、视频播客。
调查问卷:用的是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的技术能力问卷(Technology Competence Survey)(我得搜索一下这个问卷),但是本研究对原来的问卷进行了精简。
研究结果:
提出了一些专门性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学会如何将Web 2.0工具应用于在线课程教学,诠释了如何将认知学徒模型应用于帮助教师掌握在线课程开发。
研究发现:
示范(modelling):
- 教师示范:本次研究的授课教师和其他教师(guest speaker)制作视频示范自己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论据:教师采访摘录)。
- 同伴示范: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他们进行头脑风暴、互相提意见并修改。举例:有一个同学用录屏的方式为另外一个同学的网站提供反馈意见,结果之后,其他同学也效仿这种录屏的方式
脚手架(scaffolding):
- 该门在线课程的学习模块由易到难出现,前面的模块为后面的模块做铺垫,后面的模块是对前面模块的加深。。
- 课程开始时即为学生提供任务的评价量规(rubric)。
- 教师参与在线讨论,提供反馈。
- 回答学生的个人邮件。
教练(coaching):
- 教学生如何使用某种技术。
- 给学生的任务提供反馈,回复个人邮件。
- 学生互相教对方。
表达和反思(Articulation and reflection):
- 为学生提供在一些公共产所分享的机会,来让学生互相学习对方的想法和反思。
- 这些鼓励学生去表达的人造物包括:学生的博文、写作反思、论坛帖子、教案、网站开发计划。
探索(Exploration):
-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开展学习。如:教师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分为一组,方便他们互相学习。又如:在设计网站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又如:在教案设计中,技术的选择也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来。
学生看法(Views and Perspectives)
- 掌握了建设网站的技能。
- 在网站中整合互动功能(允许读者评论,参与网站的资源建设)。
- 有些受试表示这门课程促进了他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实验结束后的调查(post survey question)发现:学生都认为自己掌握了(capable)网站建设的能力。相比之下,他们在这方面的信心有所提升(实验前的调查表明他们当时对于网站建设并没有什么信心)。
- 对比前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frequency)方面也有所提升。
- 访谈结果发现:受试能够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技术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职教师)或者应用于教案的撰写(职前教师)。
点评:这是一个很好的质性研究的范本,是一个案例研究(case study)。作者也提到:他用的定量数据只是用于互证定性数据。
文章信息:
Boling, E. C., Holan, E., Horbatt, B., Hough, M., Jean-Louis, J., Khurana, C., Krinsky, H., Spiezio, C. (2014). Using online tool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Understanding educators’ experiences in an online cours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3):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