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5月,杭州第十一中学就引进了“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课堂内的摄像头每30秒扫描一次,可以识别高兴、伤心、愤怒、反感等常见的表情,以及举手、书写、起立、听讲、趴桌子等常见课堂行为。它通过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
中国药科大学在校门口、学生宿舍大门口、图书馆、实验楼等场所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并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这所学校在教室试点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全程监控学生课堂听讲情况。
AI+教育作用不能被夸大
2016年,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这让“人工智能”成为热词。“AI+”嫁接的行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教育行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是该校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他梳理了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可能扮演的角色: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还有个性化学习内容生成与汇集的智能代理,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等等。
如今AI+教育类产品不断涌现,甚至有人说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会被替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曾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我们千万不要想着用一门技术替代我们教育体系的所有东西和教师,我们应该把人的力量和机器的力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技术研发人员所认同。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曾表示,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教育的融合,必然会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冲击,但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能片面夸大技术的作用,要把重点放在教育本身。他提出,要通过提高线上课程质量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从中受益。
新技术无疑会给教育带来无限可能,并助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但是教师对人的影响永远不会被机器替代,技术只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目前国内智能教育产品主要有智能排课规划、英语语音测评、智能习题批改、分组阅读.机器人等方面。
警惕资本驱动下的“应试技术”泛滥
最近几年,美国等发达国家诞生了一批依托于信息科技的创新型学校,例如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星际探索学校(Ad Astra),以及由谷歌工程师创办、扎克伯格投资的Alt School……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利用技术手段,让学生自由探索,学会解决问题。
国内也成立了一批技术创新型教育公司,但其中很多用于提高考试分数。为了精准找到学生的薄弱点,有机构把初中数学拆分为成千上万个知识点。
对于这些“智能辅助训练”,中科院院士梅宏极不认同,在一次会议上,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互联网+教育的讨论和应用很多,但很多都是智能刷题系统,这会在基础教育期间耗尽年轻人的创新激情。
他曾对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的肄业学生作过调研,发现他们在中小学期间过度学习,没了学习和创新的热情,上大学后开始玩,以至于耽误了学业。
“其实,人的思维有模糊性特点的,包括直觉、感觉、感知、经验,可以完成小数据大任务,如果只注重学生解决书面知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北京某中学校长认为。
“AI+”近两三年成为投资领域的蓝筹股。《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智能教育投资从2015年开始爆发式增长。2018年,整个教育行业融资持续上升,智能教育占比增加。除了一些老牌投资公司之外,几家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投资教育类公司。
但是,“过热”“虚高”等词一直如影随形。
如今,智能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混淆概念、夸大作用、虚假宣传的现象。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这些“忽悠”主要面向家长和学校。有的宣称如果学校不使用智能产品、不做智慧校园就会落后于时代,学生就享受不到优质教育;有的产品不仅把知识量化,还把能力、思维等因素全都量化……
在前述报告中,一位作者表示:“对投资人而言,如果想让教育行业有好的发展,投资行为应该更严肃,在盈利的前提下还必须要考虑公德,甚至对创业者要有更苛刻的人品上的要求。”
隐私保护 AI+教育不能突破底线
智能教育产品了获取学生的人脸、表情、指纹等个人信息,很多人提出了隐私方面的疑虑。
网络安全专家、曾任360首席隐私官的谭晓生认为,一些教育类产品的信息采集方式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当然,在科技进步和隐私保护之间是有一个平衡,不同的时代,平衡点也不一样,甚至有时显得有些微妙。”谭晓生认为,数据获取、保存、使用是有底线的。
“之所以出现侵犯隐私(的情况),都是因为边界不清晰,产权、使用权、编辑权、存储权等……”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认为,信息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要有数据保护意识,同时,社会要建立公共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今年8月,瑞典数据监管机构(DPA)对当地一所高中开出第一张基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罚单,金额为2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4.8万元)。原因是该校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学生的出勤率。
10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网络运营者应当设置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和用户协议,并指定专人负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